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立言录——李德顺哲学文选》一书,是从作者近10年所发表的200余篇论文中精选出60余篇而组成的。该书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我国哲学界10多年来的思想论争及所取得的理论成果。
该书的结构打破了论文集一般按时间排序的惯例,而是按内容划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哲学与时代,实践、主体性与思维世界,价值:概念与方法,人的社会与价值,思想、道德与文化等。书中从哲学研究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分析,到哲学观的前提性反思和哲学发展未来趋势的预测;从哲学原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论证,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发展的生长点探讨和“实践唯物主义”主张的明确提出与阐述;从价值论的基础理论研究,到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现状及其变革趋势的具体分析;乃至环境价值、道德建设、文化传统批判、科学与民主、“知识分子”的社会定位等,举凡哲学界所争论的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中提出的重要思想理论问题,都有论述。
作者追求概念的明晰和逻辑的彻底。例如,对“主客体”和“主客观”、“主体性”和“客体性”等概念的分析,作者针对“主体性=主观性”、“客体性=客观性”这一通常的简单化理解或误解,曾指出:“主客体”和“主客观”在哲学上分属不同的理论层次和角度,主体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也自有其严格的涵义和适用范围。主观与客观,这是以人的意识、思维的本性和特性为界限而建立的概念;主体与客体,这是以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地位为界限而建立的概念。因此,凡是主体活动所指涉的对象,不论是自然物、社会文化现象还是人本身,都可以成为客体;而人的主体性,也不是泛指人的一般存在特性,而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对象性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特性的总和。显然,主体性≠主观性,因为作为主体的人首先是客观的社会存在,必须立足于“主体的客现性”才能真正把握“主体性”概念的丰富内涵。应该看到,这种概念的分辨并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在运用“主客体关系模式”来说明真理和价值的本质,分析人的价值、法的价值、科学的价值以及经济价值、人文价值和环境价值等问题时,充分显示出这种概念明晰的思维作风所具有的逻辑力量。
作者还注重思想方法的提炼和思维方式的考察。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作者对价值论研究方式的分析。在考察了关于价值本质的“理念说”、“实体说”、“属性说”和“关系说”等几种基本主张之后,作者认为,价值本质问题上的这些分歧,最根本的焦点是思维方式的差别。作者从存在论的高度分析这些差别,认为关于价值本质的各种主张的分歧,首先反映了传统的“实体思维”与现代的“关系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别。认为:“实体思维”的特点是,只把“存在”与“存在者”(实体和它的属性)相联系,把“存在”只当作一个名词、当作某个绝对静止的本质看待,而没有把“存在”同时理解为动词,即作为“存在方式”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动和过程;与之相反,“关系思维”的特点是动态地理解存在,从运动、相互作用、联系和关系,即“存在方式”的意义上来把握更丰富、更深刻的存在。